【资料图】
作者:守一
最近两年就业环境紧张,在招聘市场“岗少人多”情况之下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提出与岗位内容、职责无关的条件,如“关心”家庭背景、恋爱经历,限制身高、籍贯、属相等,还有的要求应聘者是A型血,甚至在面试时查看求职者手相,“手纹有福气”者录用几率更大……这些行为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权,让人啼笑皆非。
这些奇葩招聘条件的本质,其实还是用工歧视。用人单位根据一些偏见或刻板印象,设置和工作能力无关的条件,在招聘市场供求失衡的环境下,这种现象就会更为常见。虽说企业有招聘心仪人员的自由,但这种奇葩的门槛,对于求职者是伤害和冒犯,同时也违法违规,不应该被纵容。
相信这样的用工常识,企业不可能不懂,但之所以存在这类奇葩招聘,主要原因还是违法成本比较低。求职者面对这种无理要求,一般不可能现场取证,后续要去维权,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也未必有什么结果。更何况有些用工歧视很隐蔽,企业不会直接告诉求职者被拒绝的真实原因,就算求职者旁敲侧击得知原委,因为无法取证,所以维权更是无从谈起。
要减少这样的现象,需要降低求职者的维权成本。教育部在《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中曾提到,对于存在就业歧视、招聘欺诈、“培训贷”等问题的用人单位,要纳入招聘“黑名单”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。
这里提到的“黑名单”制度,虽然主要是面对高校毕业生,但在更广泛的社会求职领域,也值得探索。比如由地方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建立一个平台,或者和一些社会化平台合作,让求职者把遭遇的歧视现象上报。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,应该允许企业出面回应和纠正,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是造谣,也需要对发布信息者进行问责。经确定存在歧视的企业,就登上“黑名单”,提醒更多求职者注意。
现实中一些隐晦的歧视,可能很难通过举证等程序追究法律责任。这种求职者曝光建立的“黑名单”,可以发挥市场化监督的作用。那些曾设置奇葩条件招聘的企业,将会被更多求职者警惕,当企业发现自己招聘困难时,或许才能有所改变。而对那些被曝光较多、问题较严重的企业,相关部门就应该主动作为,对其调查甚至追责。
当然,因为涉及主体较多、核实信息也存在困难,“黑名单”的标准和程序可能较为复杂,需要平衡不同利益方的诉求,避免误伤一些守法企业。如果公开化的平台暂时还无法建立,相关部门则可以畅通举报渠道,根据求职者提供的信息建立内部“黑名单”,对那些被投诉较多的企业,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,并公布一些典型案例,用及时主动的执法,震慑更多“三观不正”的用人单位。(守一)
来源:光明网-时评频道
X 关闭
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
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,外资在2...北交所董事长徐明: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.9%
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,北交所...宁吉喆: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
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...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“古法金”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
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。8日在...观察: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“时”与“势”
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。张煜欢摄1月8...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“十四五”起步之年良好开局
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...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
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《...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
日前,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...中老铁路的背后 “税务专车”一路同行
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,仅需...杭州拉开了推动共同富裕变革的扎实探索 擦亮共享发展成果的底色
2021年,杭州拉开了推动共同富裕变革性实践的扎实探索。一年多来,...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